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钢材市场走出了自己独有的步调。钢材价格走势结束了持续四年的单边下跌行情,曾两度反弹。第一波钢价是从去年12月底到现在,不同的品种涨幅在1100-1500元不等,钢厂利润也一度在4月份增至800元以上;第二波价格上涨是从六月初到八月底接近三个月的时间,价格整体涨了500到600元。在市场信心有所提振的情况下,国家政府也在大张阔斧的进行供给测改革,可称之为史上最严厉、执行力最坚决的一次椭圆管行业大清洗。2016年这波大行情主要由于椭圆管市场短期的供需错配及政府不断释放货币流动性的政策刺激,对经济复苏的确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椭圆管行业整体产能过剩的毒瘤依旧存在。
近段,钢厂兼并重组改革的事情时有发生。宝钢武钢大合并,湖南华菱“弃钢从金”,东北特钢因为今年3月九度债务违约而被迫进入破产程序,而就在昨日,银行债转股方案的基本敲定,使得负债高企的中钢集团幸免于难。诸多类似事件,2017年将继续上演。
关于造成中国椭圆管行业过剩产能的原因,在此,就不做赘述了,我们今天就主要来谈下椭圆管行业的未来。
纵观世界椭圆管工业的发展进程,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19世纪以英美德为首的早期粗放式的发展;20世纪进入了工业化高速发展阶段,主要以美国、德国、英国包括后来迅速发展的俄罗斯和日本为主;至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椭圆管行业才赶上了椭圆管行业的列车,比英国、美国、日本等足足晚了100-200年。但是中国经过后期迅速赶超,成为椭圆管生产大国,椭圆管产量一度占世界椭圆管产量的50%.
早期的欧、美、日也同样经历了去产能的巨痛。大同小异,他们也基本上以政策和市场调控两种手段为主。一方面进行国企私有化改革、加强企业间兼并重组,行程规模效应,提高企业竞争力及盈利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升级(新技术、新设备)、管理改善(先进理念、财务补贴用于员工安置)等产业政策等降低成本,进行国际产能转移(如新日铁、安米),此外,也可以通过环保倒逼,迫使不达标的企业退出市场等。
经过“去产能”洗礼,中国未来的椭圆管行市场,也会像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形成以几个以较大钢厂为主导的、规模化的、产能利用率较高的、绿色的环保的、有自己独立品牌的发展模式,当然清洁炼钢原料也成为首选。 |